* 目标: 在冰面上滑动特制的花岗岩冰壶石(也叫砥石),使其尽可能接近营垒(大本营,一个同心圆区域)的中心点(称为“圆心”或“按钮”)。比赛结束时,在一局中,比对手有更多更靠近圆心的壶的队伍得分。
* 别称: 冰上溜石。
* 特点: 强调精准度、战术布局、团队配合、物理计算(力量、旋转、角度)和冰面解读能力。心理博弈也很重要。
1. 冰道:
* 一条长而平的冰面赛道,长约45.72米(150英尺),宽约4.75米(15英尺7英寸)。
* 两端各有一个同心圆组成的“营垒”。
* 营垒由4个同心圆组成(直径分别为:1英尺、4英尺、8英尺、12英尺)。最内侧的圆中心点称为“圆心”。
* 营垒前有一条称为“前掷线”的线,冰壶必须完全越过此线才为有效。
* 营垒后有一条称为“底线”的线,冰壶完全越过此线即出局。
* 冰道两侧有“边线”,冰壶完全越过边线即出局。
* 冰面并非完全光滑,赛前会喷洒水滴形成微小凸起(“冰点”),这会显著影响冰壶的滑行轨迹和速度。
2. 冰壶石:
* 由特殊的不含云母的花岗岩(主要来自苏格兰的艾尔萨克雷格岛)制成。
* 重量约19.1公斤(42磅)。
LETOU乐投* 顶部有手柄,供运动员旋转推出。
* 底部为凹面,与冰面接触的是一条狭窄的环形滑行带。
* 通常是灰色,但比赛时一队为浅色(如黄色),另一队为深色(如红色),以方便区分。
3. 冰刷:
* 运动员手持的刷子或合成纤维刷头。
* 核心作用: 刷冰并不是为了“加速”冰壶,而是通过在冰壶前方快速摩擦冰面,轻微融化冰点并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,从而减小摩擦,让冰壶滑行得更远、更直(或保持预期的弧线)。刷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冰壶的滑行方向(“导航”)。
4. 鞋子:
* 滑行鞋 (Sliding Shoe): 一只鞋(通常是蹬冰腿的鞋)的鞋底由特氟龙等光滑材料制成,便于在冰面滑行投壶。
* 蹬冰鞋 (Hack Shoe): 另一只鞋(蹬冰脚的鞋)鞋底是橡胶的,用于在起踏器上稳定发力蹬冰。
5. 起踏器:
* 固定在前掷线后方冰面上的金属或橡胶支架,运动员投壶时脚蹬在上面发力。
1. 队伍构成:
* 每队4名上场队员(另有替补)。
* 队员按投壶顺序分为:
* 一垒: 通常第一个投壶,主要任务是布置占位壶(保护战术位置)或将壶投入营垒得分区。
* 二垒: 辅助一垒,继续布置或调整局面,也可能尝试得分。
* 三垒 / 副指挥: 队伍的第二战术核心。当四垒投壶时,三垒通常担任目标指示员。也负责投关键壶。
* 四垒 / 主将: 队伍的队长和战术核心。负责制定整体策略、决定得分或防守战术、在营垒中指示目标、投掷最后两个最关键的石(通常决定一局的胜负)。当主将投壶时,由三垒在营垒另一端指示目标。
* 除了投壶的队员,其他三名队员都负责刷冰(两人在冰壶前方刷,一人可能跟随在侧面或后方辅助)。
2. 比赛进程:
* 比赛分为若干“局”。每局比赛中,双方各投8个壶(共16个壶),按一垒到四垒的顺序交替投掷。
* 通常需要进行8局或10局(奥运会、世锦赛等重要赛事一般为10局)。
* 每局结束后,根据壶在营垒中的位置计算得分。
* 拥有该局最后投壶权的队伍(称为拥有“后手”优势)在下一局将后投壶(失去后手权)。
* 如果比分悬殊,一方可以在任何一局结束后提前认输。
* 如果常规局数结束后打平,则进行加局(“附加局”),直到决出胜负。加局中,后手权延续上一局的结果(即上一局先手的队伍在加局获得后手权)。
3. 计分规则:
* 只有完全位于营垒内(接触到最外圈12英尺圆)的壶才有资格参与计分。
* 计算比对方所有壶更接近圆心的壶的数量。
* 例如:红队有2个壶比黄队所有壶都更靠近圆心,那么红队在该局得2分。
* 一个壶必须至少接触到营垒外圈才算“在营垒内”。
* 测量是以壶最靠近圆心的部分到圆心的距离为准。
* 一局中只能有一方得分(除非0:0平局)。得分方至少得1分,理论上最多可得8分(非常罕见)。
1. 投壶技术:
* 旋转: 投壶时给冰壶施加旋转(顺时针或逆时针),使其在滑行过程中产生弧线(“曲线”),绕过前方的占位壶或精准定位。
* 力量: 控制蹬冰力度和出手速度,决定冰壶滑行的距离。
* 线路: 选择冰壶进入营垒的路径(直线或弧线)。
2. 刷冰技术:
* 通过刷冰的力度、频率和位置,精细控制冰壶的滑行距离和方向(尤其在接近营垒时)。
* 需要队员之间有极佳的沟通和默契。
3. 核心战术:
* 占位: 在营垒前方的关键位置放置冰壶,保护通向营垒中心的通道或阻挡对手的线路。
* 击打: 用自己的壶将对手的壶撞出营垒或撞离得分位置。
* 打甩: 用自己的壶击打对手的壶,使其移动的自己的壶停留在(或滚到)一个有利位置(如得分位置)。
* 旋进: 将壶精准地旋入营垒中心或挤开对手的壶占据有利位置。
* 清空 / 清壶: 将营垒内外的壶(尤其是占位壶)击打出局,打开局面或防止对手得分。
* 冻结: 将自己的壶紧贴对手的得分壶停下,使其难以被击打。
* 控分: 在形势不利时,通过放弃得分(例如将壶全部打掉制造空局)来保住后手权,以便在下一局利用后手优势争取多得几分(甚至高分)。
* 防守 vs 进攻: 根据比分、局数、后手权等因素,选择保守的防守策略(如清除对手壶)或积极的进攻策略(如堆积壶争取高分)。
* 最高级别赛事:
*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: 设有男子、女子和混合双打(每个队伍一男一女)三个小项。
* 世界冰壶锦标赛: 每年举办男子、女子、混双及轮椅组比赛。
* 世界混合冰壶锦标赛: 每队必须有两男两女,且投壶顺序轮流男女交替。
* 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: 21岁以下选手参加。
* 其他重要赛事: 各大洲锦标赛(如欧洲冰壶锦标赛、泛太平洋冰壶锦标赛)、各国的全国锦标赛以及各种高水平巡回赛/邀请赛(如加拿大冰壶巡回赛)。
冰壶运动非常强调体育精神和诚信自律。传统上:
* 运动员需自行遵守规则,主动报告自己造成的犯规。
* 尊重对手,在对手投出好壶时表示赞赏。
* 比赛结束后双方队员友好握手。
* 决策有争议时,通常由双方队长(四垒)协商解决,必要时才请裁判裁决。
冰壶比赛远不止是把石头推向圆靶那么简单。它是力量与精度的结合、是物理学与几何学的应用、是即时战略与长远谋划的交锋、更是团队默契与心理素质的考验。观看高水平冰壶比赛,不仅能欣赏到令人惊叹的精准投壶和强力击打,更能体会到充满智慧的多回合战术博弈,这也是它被称为“冰上国际象棋”的原因。